疫情倒逼第三方仓储物流体系的变革
2020-04-01 13:33:25
疫情倒逼第三方仓储物流体系的变革
疫情倒逼全球贸易方式和中国国际第三方仓储物流体系的变革。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巨大的衰退风险,外需疲软,中国经济亟待内需的充分释放。G20上,中国领导人也明确表示,中国要积极扩大进口。
建成中国的国际第三方仓储物流体系,就更显必要和迫切。
但是,中国第三方仓储物流企业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单靠拳头比拼会很辛苦。
美国第三方仓储物流巨头的基础硬件,不是靠中国三五年的投入就能超越的。
比如,联邦快递经过数次大型并购和扩张,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三方仓储物流经营人”。其业务遍及211个国家和地区,连接全球99%的GDP,拥有49万名员工、1950个转运货站、13个航空枢纽、679架货运飞机遍布全球650多个机场、18万辆运输车辆,现在还在研究无人机交付。
比如,UPS的世界港,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第三方仓储物流自动化中转枢纽,这里每天有300多个航班,包裹日处理量达到200万个。世界港占地面积足足有90个足球场那么大,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投资额达到24亿美元。
走重资产的路线,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中国第三方仓储物流行业。
高层的方向很明确:“要健全航空货运标准体系,推动货运单证简化和无纸化,建立航空公司、邮政快递、货站等互通共享的第三方仓储物流信息平台。加强清关、货代、仓储等第三方仓储物流服务。”
在这方面,中国是有经验在先的。
菜鸟正在搭建的全球运“72小时必达”第三方仓储物流网,就给出了换道超车的方案——智能化第三方仓储物流。
在中国国际第三方仓储物流市场上,菜鸟是急先锋。
菜鸟创新的全球订单履行中心(GFC)实现了国内交易系统与海外第三方仓储物流订单系统的无缝衔接,中国消费者的订单直接抵达各GFC仓,商家只需将商品发送到最近的GFC仓,后面的入库、分拣、派送、库存管理及其他增值服务全都可以交给GFC统一管理。
在杭州、吉隆坡、迪拜、莫斯科、列日和香港建设的6大数字中枢,是国际智能第三方仓储物流骨干网上的eHub。其内部包含进口、出口,B2B、B2C,以及国际贸易的中转业务等多种模式运作。
2018年,菜鸟宣布将在香港赤鱲角国际机场建设一个超级eHub项目
整个过程下来,菜鸟第三方仓储物流帮商家节约了10%的成本,进口第三方仓储物流提升了5-10天。
菜鸟织的这张智慧第三方仓储物流网有多大呢?目前已连接航线106条,日均飞行航班225班,可飞达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覆盖224个国家和地区,在10个国际一线城市建有全球订单履行中心(GFC),拥有6大超级第三方仓储物流枢纽ehub,一张真正具有全球配送能力的中国跨境第三方仓储物流骨干网初步搭建而成。
麦肯锡研究表明,菜鸟模式彻底重塑了中国跨境电商进口第三方仓储物流服务。
菜鸟智能第三方仓储物流骨干网更是与中国高铁、移动支付并称为新时代三大基础设施。
不过,真正建成中国的国际第三方仓储物流体系,还需要大手笔投资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
在30多年前,美国第三方仓储物流的信息化成本占了10%,运输成本占20%,仓储成本占70%。
30年后的今天,美国第三方仓储物流的信息化成本从10%上升到50%,而运输成本提升到40%,仓储成本降低到10%。
在过去20年中,美国第三方仓储物流巨头UPS每年在全球范围内的科技投资约10亿美元。
无疑,中国也必然要让数字化网络成为“新基建”主力。
一般而言,伴随数字化程度提高,第三方仓储物流信息平台的发展会分三步走:
第一步,企业内部网。建有条形码识别等自动化标准,仅限内部成员使用;
第二步,两家或多家组织合作形成的外部网。用于电子数据的交换和共享,做到协作、预测和补货。
第三步,向全行业开放、允许无限用户使用的互联网。集成和连接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将信息交换从一对一、一对多、变成许多对许多。这才是实现绩效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我们能从菜鸟的数字贸易平台布局中看出的路径。
中国要保障国际第三方仓储物流通道与供应链安全,就必须要深度参与国际第三方仓储物流服务标准制定,提高在第三方仓储物流体系中的话语权。
将来,从智慧第三方仓储物流切入引爆一场全球第三方仓储物流大变革,中国大有可为。